今天是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农历甲辰 龙年 四月初七  北京: 晴 西北风3-4级转北风小于3级 -5℃~5℃
聚焦课堂 共研实效
发布时间:2015/3/10 11:40:00 访问次数:2694
  2014年12月4日,我校成功举办了“聚焦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科研月专场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我们区教委对学校工作的重视;得益于西城研修学院教科所和教研员的帮助;得益于集团校的支持;得有我们的课题专家芦咏莉教授的指导;更得益于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面我简单回顾总结一下开展科研月活动的过程:
  一、抓课堂,促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一直以来坚持学雷锋教育,并形成了将养成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公益教育融为一体。学校并没有因为学雷锋教育的特色,而放弃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而是在“像雷锋那样做人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科研引路,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文化。
  2012年5月在教科所的指导下,提出“新课标的理念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体现在课堂上”的观点,并就此观点广泛开展了讨论、交流,认识达成后,便开始了科研、教研、课堂一体化研究:学校教科室研——从一节课让学生得到了什么?让学生怎样获得?一堂课至少让学生有多长时间(8—10分钟)用于说写练的时间及最少有多少学生(三分之一)发言上规范课堂结构;教研组活动从交流研讨——教材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对设问的目的性、角度的追问,学生参与的活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明确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课堂教学——从如何促使学生学习过程的真正发生。
  在这样的教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有”课堂教学结构,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三部曲:即目标有定向-过程有设计-知识有检测,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了以落实课堂三有结构的研究课、说说“我成功的教学活动”交流研讨会、主题培训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有”教学结构中的“过程有设计”和“知识有检测”的环节提出了“三会“,即会倾听、会思考、会交流。引导教师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及时调节学生学习状况,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及时反馈。由此学校的课题研究也逐渐将关注点转向到了学生,从关注教材走向关注学生。
  那么这个“三有教学结构”和“三会能力的培养”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并不是孤立的,它实际上是以老师的“三有”来促进学生的“三会”,然后再以学生的“三会”的这个培养目标,来督促教师“三有”的技能的提高,它是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的。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正是因为课题研究内容关注点的转变,我们提出了“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明确了教师无论是在备课中,还是上课时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个口号彻底改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服务;也改变了课堂组织的方式;那么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也改变了师生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达到课堂组织方式、师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完美改善,我们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开始,所以我们这次科研月的活动,暂且把主题定为“聚焦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聚资源,促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与提升
  理念有了,目标有了,那么下一步就是实施的人员——教师。为了转变教师的观点,学校广泛开展了让老师初步具有改变教学方式的培训活动。两年来教科所两位所长6人次到学校与老师座谈科研方法,教研员22人次到学校谈学科思想、学科教学特点,解答老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北师多位专家到学校与老师交流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模式;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促教师脑中有智慧、改变教学行为:干部参加各种课程班、教学班的学习,任课教师通过评优课、西城杯、科研月、校际间展示活动等走入大校、名校去听课,并撰写听课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课堂上,教师要适时的退,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地思考;课堂上,教师适时地退,给学生空间,让他们相互间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科研月活动准备过程中,学校请来了芦咏莉教师为我们指导,请来区教科所的林春腾、彭波所长为我们把脉指方向。在专家的引领指导下,我们确定了通过课堂教学和教研组研究活动来展示学校近几年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聚集了教研室的力量,请来了研修学院英语教研室的王芳老师和数学教研室的张晶老师指导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从课型的选择,到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再到试讲,两位教研员老师都是亲力亲为悉心指导。同时,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也全程参与了魏娜老师的备课、试讲,并且多次一起与张晶老师和魏娜老师一起探讨研究。在这个备课、试讲、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所有参与的老师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更清晰了,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理解的更深入了。
  这个过程老师们不仅仅从教研员老师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还学到了授课的技巧,学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同时数学老师们也借此机会,全面关注了1——6年级的数学教学,因为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只研究最后的魏娜老师的课,而是让每个年级的数学老师都做了一节数学课,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备课研讨、听课评课,通过这样的全员参与研究探讨在“过程有设计”的环节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活动结束后,我们的老师有的说:“这样的研究探讨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备、上课中的“三有”,更要观测学生课堂上“三会”的表现。并利用不同的工具探究教师的设问、活动设置的合理性,记录学生的语言、行为、思维表现,评课也就有据可循。整个研究过程让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得以转变。”还有的老师说:“活动让我首先更加明确了课堂‘三有教学结构 ’的内涵。在今后自己的教学方式上针对‘三有’教学结构中的‘过程有设计’和‘知识有检测’的环节要认真研磨,更加要关注学生的‘三会’,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只有通过这两个环节才能,落实培养学生会倾听、会思考、会交流的学习习惯, 促进孩子学习。”
  从教学目标的设立,到学情的分析,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观念上从教学呈现到学生的关注,这就是我们此次活动带给老师们最大的收获。正像刘校长所说:“教师是关键,教学是根本,课堂是焦点;课堂教学要紧紧抓住学科的本质,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三、凝合力,促教师团队合作发展
  这个课题从确定以来,一直就是全员参与,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每一位教研组长都精心组织本教研组的老师进行课题实施的交流与探讨,教研组长找来与本学科相关的资料组织本组的老师进行学习,然后再组织老师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课堂实践,就是在这一轮一轮的实践中探索实施。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规模不大,老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老师除了教自己的主科之外,还会兼其他学科的课。即便是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老师,也是如此。那么这就给我们找一个固定时间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带来了极大的比方便。尤其是在科研月活动临近的时期,就更是不好找时间了。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和老师们提出换课,每一位老师都是痛快的答应,甚至有的老师还说:“没事,我先上,不着急还。”同样的参与研究讨论的老师们也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查找资料,利用课余的时间整理学生的资料,有的时候下班了很晚了还在学校里进行探讨。
  科研月的活动虽然是由学校科研室主任负责,也就是说我承担这很大的部分。但是我们的干部团队,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他们每一个人从活动的过程设计到活动中要准备的请柬、书籍、资料等等都是出谋划策,并且还亲自参与设计与制作。这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干部团队,我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经历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活动的当天,没有想到来参加活动的人数有80多人,我们学校的场地有限,本想同步开一个教室,但是由于来的人太多了,我们临时加开了另一个教室,并且请来学生家长协助进行管理。学生家长很是痛快地答应了,而且主动帮助我们码放添加的椅子,学生家长的支持使得我们当天的活动进行的很是顺利。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又不耽误学生的的学习,学校二十几为老师都打乱了自己原来的教学工作,完全服从学校的安排,有的老师一个人管理同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有的老师一个人带一个班学生的四节课等。虽然学校人员少,但是我们同心协力,使得学生科研月的活动顺利完成!
  这次的科研月专场活动,从承担任务的第一天开始,就得到了全体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学校每一位老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表现出与那种忘我的精神,大家牺牲自己的时间与经历,全力以赴的合作,让我很是感动!科研月的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课题研究的成就,更收获这种合作协助的团队精神!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